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02
    / 01
    2016年3月22日《中国国土资源报》评论版,刊登了笔者《“取消采矿地质报告编制资质要求”深意何在》的短评。笔者根据改革形势的发展加以修改后,纳入本随笔之中。听说已久,终于在中国政府网上,看到了《国务院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192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11号)。这个决定的题目很长,有30多个字,却干脆利落地取消了对矿产资源开采地质报告编制的资质要求。这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将要加快矿产勘查行业简政放权步伐。无疑,这一举措,将有利于国内外矿产勘查开发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寓意很深。也给业内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不出所料,过了两年,2018年4月4日,国务院宣布废止《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执行了10年的地质勘查资质管理,寿终正寝。在国际矿产勘查市场上,对找矿人、初级勘查公司、大型矿业公司的勘探部,以及钻探公司、物化探公司等勘查服务性的企业,对他们从事矿产勘查活动是没有资质要求的。只有关乎社会稳定运行、人民健康安全的行业,才对从业者与从业单位存在资质要求,如会计师、律师、工程设计院、建筑公司、医院等。承担矿产勘查项目,开展野外作业,说得俏皮点,只不过是地质填图定个点,化探扫面抓把土,物探测量布条线,钻探施工打个眼儿,坑道施工穿条巷,一般是不会危害人身健康,不会埋下安全事故的隐患的。只需按环保要求,恢复地表环境,封好钻孔就行了。这和野外拍摄商业用途照片的摄影工作者、开设花圃制作盆景出售的园丁、美术市场绘画雕塑的美术家、装潢设计公司的设计师相似,是没有必要设立从业资质的。为何设立地质勘查资质管理制度?文件上讲得很清楚,是为了“加强地质勘查活动管理,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保证地质勘查质量”。制度设计者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地勘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了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利益。问题在于,对地质勘查单位进行资质管理的制度,不符合市场规律,基本思路跑偏了。其一,“加强对地质勘查活动管理”,只要抓住对探矿权的管理,就牵住了地质勘查活动管理的“牛鼻子”。管住探矿权范围内的最低投入,实施最低投入逐年增加,探矿权勘查面积按比例逐步缩减。特别是对探矿权人,有义务定期或在特定工作阶段后,向政府部门按时依规提交相应的地质报告。违规者必须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直至吊销探矿权。只要严格执行,若有违规就吊销探矿权,就管住了全部地质矿产勘查活动,与地质勘查资质没有什么关系。其二,“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要用市场管理的法规来维持。对于非财政出资的、经营性的矿产勘查活动,政府完全没有必要操心矿产勘查的投资花费是不是合理,并非要找个有资质的单位来执行才有市场秩序。如果是为出资者开展勘查,即使矿产勘查的实施者具有资质,也应当听业主的。即使拥有勘查资质,也不能保证勘查投入就合理。勘查资质与市场秩序,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其三,“保证地质勘查质量”,关键是将虚假的地质报告逐出矿产勘查市场。最近,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对提交虚假勘查报告的,将追究刑事责任”,以诈骗为目的的勘查造假,必须诉诸法律,而且要重罚,才能对勘查造假者起到震慑作用。用勘查资质的管理,来保证和提高矿产勘查质量,只是有关管理部门的良好愿望而已。用行业协会的自律来保证地质勘查质量,作用更是极其有限。矿产勘查,是把找矿的地质设想付诸实施的风险投资行为,同软件开发、新药研制等本质上类似。矿产勘查是矿业行业内的“研发工作”。在全球范围内,由成千上万的初级勘查公司来完成的,都没有什么市场准入的勘查资质和等级的要求。公司规模小,资本成长空间大,更容易得到风险勘查投资。找矿能力与公司大小不相关。我们的资质门槛,则以不同职称、不同类别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各类仪器设备的数量等,来核准勘查资质,划分级别等级。这既无必要,也缺乏依据。例如,曾经写在文件附件上的,规定固体矿产勘查甲级资质单位,至少要“拥有500万像素及以上的数码相机6台”。这种闭门造车的标准,制定出的勘查资质标准,已经成为历史的笑柄。勘查资质这项制度,成了争夺矿产勘查市场、争夺国家勘查项目的工具。为达到这个目的,引发了勘查资质数量的大膨胀,盲目追求资质升级。专业化改革也开了倒车,小而全的经营单位越来越多,加剧了地勘行业的同质恶性竞争。对勘查资质级别,烦琐的审批和核查,使管理机关和矿产勘查实施实体,不胜其烦。承担矿产勘查项目和资质级别挂钩,又催生了上报资料的不实。在一次项目立项的评审会上,笔者是评审专家,但笔者的名字又赫然出现在申报项目的团队中,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借用”了。介绍项目的主讲并不认识笔者,未能及时删除这个甲级资质中笔者的名字,才闹出这起乌龙。借用地勘单位的勘查资质编制报告,成为勘查造假、实施商业欺诈、有关人员腐败的高发地带(请阅本书《从帕特森结局想到的》)。国务院国发〔2016〕11号文的下达,取消了对矿产资源开采地质报告编制的资质要求。这样一来,只能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提交地质报告的权力,就将不复存在。任何企业、机构和个人都可以承担相应的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制。这也意味着,承担矿产勘查项目必须拥有相应等级的勘查资质,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是改革开放在矿产勘查领域的又一成就。有业内人士担心,这一改革措施可能会削弱地质勘查活动管理,引起地质勘查市场秩序的混乱,降低地质勘查质量。其实这些担心没有必要,历史会证明这一点。融入矿产勘查全球大市场,是无须勘查资质的。国务院的清理决定,使矿产勘查资质不再是地勘单位生存的利器。矿产勘查市场这块“蛋糕”,将为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分享。值此矿业寒冬,矿产勘查产能过剩,对地勘局、队可谓是雪上加霜。地勘局、队对取消地勘资质,存在微词和质疑,是非常正常的。地勘业的改革还将深入,国务院的这项改革措施出台,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从中得到改革发展的启示。...
  • 30
    / 10
    (1)张裂缝与剪裂缝:张裂缝是有张应力形成的裂缝,多分布于构造的轴部,垂直于最大应力方向,平行于压缩方向,裂缝面较粗糙、不平整,裂缝两壁常张开而被矿脉充填,裂缝延伸距离较短,常成组出现,分布稀密不均。剪裂缝是由剪切应力形成的裂缝,多成对成群出现,裂缝面平整、光滑、裂缝两壁常闭合,裂缝延伸较远,分布稀密有规则。(2)裂缝宽度:即裂缝张开度,是指裂缝两壁之间的距离。据统计,多数裂缝宽度在10-200微米之间变化。(3)隔层与夹层:隔层也称阻渗层,是指在一定压差范围内阻止流体在层组之间互相渗流的非渗透岩层。划分开发层系的隔层要求具备厚度较大、分布稳定等条件。单砂层(单油、气层)之间或内部分布不稳定的不渗透或极低渗透的薄层叫夹层。(4)矿物碎屑与岩屑矿物碎屑是指组成岩石和矿物的各种矿物颗粒。组成沉积岩的矿物碎屑约160多种,常见的约20种,最常见的为石英、长石、云母等。岩屑是指母岩被破碎后的碎块及颗粒。岩屑主要来自花岗岩、喷出岩、片麻岩、片岩、燧石等,是判断母岩性质的重要标志。(5)基质指充填与岩石颗粒之间的微粒物质,在碎屑岩中又称杂基。其成分为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绿泥石、长石、石英等。杂基主要来自母岩风化产物时称原杂基;经过成岩作用发生重结晶称正杂基;塑性泥岩岩屑经压实作用变形,在粒间也呈杂基状态时称假杂基。(6)胶结物指成岩期在岩石颗粒之间的起粘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主要胶结物为硅质(石英、玉髓等)、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其次是铁质(赤铁矿、褐铁矿等),有时可见硫酸盐矿物(石膏、硬石膏等)、沸石类矿物(方沸石、浊沸石等)、黏土矿物(高岭石、水云母、绿泥石等)。(7)纹层与层系由两个层理面所夹的最小单位叫细层,又称纹层,是组成层理的最初级单位。细层岩性均一,厚度极小,一般只有几毫米。由许多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相似的同类型细层组合叫层系。(8)浊流指一种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有大量泥砂、呈悬浮搬运的高密度底流。(9)概率累计曲线(粒度概率图)指用来表示碎屑岩中各种粒度物质所占比例及搬运方式的图件。在曲线上可表明样品中的悬浮搬运、跳跃搬运、滚动搬运三个组分。根据三个组分在图上的分布、斜率等特点,可用来解释碎屑物质沉积环境。(10)黏土矿物黏土矿物颗粒很小,一般小于2微米,多呈结晶质层状结构,加水后具有可塑性,有很大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和离子交换能力很强,因此对各种注入剂的注入能力、吸附、改性和驱替效果等有很大影响。黏土矿物是个庞大家族,常见的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等。实验发现,如在石英粗砂岩中加入2%的蒙脱石,其渗透率可降低10倍;加入5%蒙脱石,其渗透率降低30倍,可见对储层物性影响之大。...
  • 27
    / 10
    一、目的与任务的不同1、勘查地质在占有大量野外地质观察和搜集整理有关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测量、物化探、矿物检测化验、钻/坑/槽探工程等综合地质手段和方法,取得可靠的地质矿产信息资料(包括查明矿产储量、矿石质量、采选取冶加工条件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从而为矿山设计建设提供依据。也就是说,以找矿与扩大资源储量为目的的地质工作。2、矿山地质主要包括原始地质编录、生产取样、二次圈矿,供采矿设计;储量计算、矿石质量管理、损失和贫化监督管理、探采地质资料验证对比,以及矿山综合地质研究等。为编制矿山月、季采掘作业计划及采场单体设计等提供可靠的原始资料,指导合理开采。当一个中段(台阶)开采结束,要编制中段(台阶)地质总结。在矿山开采将要完毕时,要编写最终地质报告和申请闭坑文件。二、工作方法手段的不同1、勘查地质采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钻探、坑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手段勘查,编写地质勘查报告。2、矿山地质(1)露天开采矿山常用的生产勘探手段:探槽、钻探、潜孔钻或穿孔机。(2)地下开采矿山的生产探矿手段:采用坑道或坑道配合坑内钻进行生产勘探。三、工作布置的不同1、勘查地质(1)根据找矿的方向、矿床类型、勘查阶段、勘查类型布置工程。(2)按照勘探线布置。2、矿山地质(1)根据年度生产作业计划布置。(2)按照矿块与矿体的形态布置。(3)探矿超前,开拓矿量保证2-3年。四、取样的不同1、勘查地质单工程一般都需要无品位控制样。2、矿山地质只要肉眼可以辨别,无需取控制样。五、矿体圈定与连结的不同矿查地质与矿山地质在矿体圈定上有很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1、勘查地质(1)勘查地质在矿体圈定上严格执行现在规范,以提交资源量为目的;(2)多执行一般工业指标,在目前情况下,中国变化工业指标是很难的,尤其是提高品位指标。(3)以单工程为基础,进行圈矿。(4)单工程中,当样品达到了工业品位圈为矿体,并“穿鞋戴帽”,低品位样品不能超过最低可采厚度。(5)矿体连结:可以大胆地推断,甚至非同一条矿体可以强行连结,以故意增多或减少资源储量。(6)制图:一切按规范,每个工程都有岩性花纹。2、矿山地质(1)矿山地质矿体圈定是动态的、保障生产的、符合矿山盈利需要的。(2)工业指标是可以变化的,如边界品位可根据经济变化、最低可采厚度可根据采矿方法变化。(3)以采矿的矿块为基础进行圈矿,无需太多理会单工程的圈矿,矿块的品位与年度作业计划出矿品位相符。(4)在单工程矿体圈定上,以富厚为中心,向两边尽量带入低品位样品,样品代入厚度没有严格限制,只要满足矿块品位即可。(5)矿体连结:反复验证,只有同一条矿体才可以连结,不然无法控制损失、贫化。(6)制图:以简图为主,如坑内钻,只标明样品、岩性代号,不制作花纹。六、资源储量估算的不同矿查地质与矿山地质在资源储量估算也上有差别,主要体现在:1、勘查地质(1)传统方法:地质块段法——剖面或纵投影法(2)三维软件2、矿山地质(1)完成开拓的:采矿块段法(矿块单元计算)——第一个矿块独立计算。(2)未开拓的:沿用以往地质块段。七、目前状况二者存在很大的矛盾。1、总体状况(1)按勘查地质方法圈定矿体,采矿专业无法采矿,矿山生产无法组织,甚至有矿采不出来。(2)按矿山地质方法圈定矿体,不符合现有规范,报告无法评审。因为中国的地勘规范制定者为勘查地质人员、报告评审者也是勘查地质专家为主。2、优缺点(1)勘查地质人员取样规范、圈矿规范、制图规范,但与采矿实际不能结合。(2)矿山地质人员与采矿实际结合很好,但取样、圈矿、制图与规范差。3、人才状况(1)目前优秀的矿山地质人员不多,只有老国企老矿山培养了一批人员。(2)很多勘查地质人员去搞矿山,结果不伦不类。(3)在各生产矿山中,尤其是民企,要注意这一现象。八、期望(1)地勘规范制定者与地质报告评审,要考虑矿山地质,配置一定比例的矿山地质专家。(2)不要把矿山地质的方法在评审中一棍子打死。总结:矿山地质与勘查地质,尽管都是以探明矿体为目标,但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1)矿山地质追求可采矿量,勘查地质追求地质储量。(2)矿山地质以开采单元-矿块综合品位圈矿,矿体数量少;而勘查地质则以单工程品位圈矿,矿体数量多。(3)矿山地质设计的探矿工程,要考虑为采矿工程所用,或充分利用采矿工程,即考虑经济效益与效率;而勘查地质只以探求最多矿石量为目标。(4)矿山地质确定性大,而勘查地质推断成分多。(5)矿山地质可充分利用采掘工程所揭露到的地质现象,精细地描述矿体形态和品位细微变化;而勘查地质只能粗略地描述。在此意义上说,从来没有搞过矿山地质的,难以成为顶级矿床学家。(6)矿山地质与勘查地质勘查手段不同,矿山地质以坑探为主(包括沿脉、穿脉、天井、上山和下山坑道),次为坑内小钻和坑内大钻,很少地表钻探;勘查地质以地表钻探为主,辅以平坑探矿。(7)矿山地质因发现新的地质现象,可导致新矿种新类型新矿体,特别是盲矿体的发现,从而大大地增加可采矿量。(8)矿山地质的工作粗细要得当,每个中段至少要有1个穿脉坑道要精细编录,余则可粗。中段地质平面图最好要有花纹,说明断裂、围岩、蚀变体、矿体、厚度和品位。矿山地质部,决定了矿山的经济效益、矿山的生命周期,是矿山永续的重点部门。...
  • 24
    / 10
    改革要点提示●严格控制矿业权协议出让,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主要是解决“暗箱操作”易滋生腐败问题,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更好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对砂石土等直接出让采矿权的实行“净矿出让”,做好用地用海用林用林等审批事项的衔接。主要是解决原来批矿与批地等脱节问题,提高行政审批效果,但对矿业用地(包括尾矿库)改革仍然没有明确的说法。●明确部和省级及以下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管理权限。目前有的省强调“生态优先”,将市级矿业权许可上收到省级,既不符合简政放权要求,也不符合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要求。●开放油气勘查开采市场,净资产不低于3亿元的内外资公司,以后均有资格取得油气矿业权。实行油气探采合一制度。这对一些企业是个商机。●探矿权首次登记期限由此前的3年延长至5年,每次延续时间由原来的2年调整为5年。这个需要相应修改《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第240号令)。●改革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将矿产资源勘查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将固体矿产简化为资源量和储量两类,资源量分为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三级,储量分为可信储量和证实储量两级。油气矿产分为资源量和地质储量两类,资源量不再分级,地质储量分为预测、控制、探明三级。这主要是为最大化降低社会认知的信息交易成本,直接体现“有没有”“有多少”“可采多少”。企业可根据技术能力确定技术可采储量,根据经营决策确实经济可采储量。●取消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事项,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书内容纳入评审备案管理,不再作为矿业权登记要件,将评审备案结果作为统计的依据。这主要是通过缩减办理环节和事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不再对探矿权保留、变更矿种,探矿权和采矿权延续、转让、出让,划定矿区范围,查明、占用储量登记,矿山闭坑,以及上市融资等环节由政府部门直接进行评审备案。缩减政府直接评审备案范围,主要是为了减轻矿业权人负担,也有利于推动建立储量评审市场服务体系。●财政出资的勘查项目,不再新设探矿权,凭项目任务书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原来的规定本就多余,反而带来很多麻烦。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须转变观念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针对多年来矿产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对建立和实施矿业权出让制度、优化石油天然气矿业权管理、改革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管理方式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制度创新,体现了矿业权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意见》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针对目前自然资源系统对《意见》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笔者认为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才能把部党组关于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并为矿法修改积累实践经验。须摒弃“出让+审批”的矿业权出让模式《意见》的核心是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系统内一些人认为,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矿业权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03年原国土资源部就印发了《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国土资发〔2003〕197号),2006年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12号)。实践中,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是如何操作的呢?先看一个实例。2010年前后,受原国土资源部委托,北方某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招拍挂出让了一个煤矿采矿权,某国有企业以70多亿元竞得了该采矿权。招拍挂结束后,该企业按竞买结果支付了价款,申领采矿许可证时却被告知,需要先办理项目立项、申请划定矿区范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一系列前置手续。因为前置手续办理问题,一直到2017年初该企业仍未能取得该矿的采矿许可证,该企业支付了高额采矿权价款而长期无法进行采煤生产,其间的财务成本就超过了10亿元。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实质上是多年来自然资源系统把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做成了简单的“出让+审批”。此次《意见》提出的矿业权全面竞争性出让,并不是对2003年以来实施的矿业权分类出让制度的直接复制,而是要对矿业权出让制度重新进行流程再造,切实维护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一是矿业权出让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动启动。出让和审批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审批由当事人申请而启动,当事人不申请的,行政机关不能主动启动,而出让则是行政机关主动启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出让矿业权,要根据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业权市场监测情况,结合地质调查等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制订科学可行的矿业权出让方案。为了增加出让方案的科学性,在制订过程中可以充分听取社会投资主体的意见。二是将“出让+审批”调整为“出让+登记”。不再是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矿业权与原有的矿业权审批登记程序物理叠加,即竞得人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签订矿业权出让合同后,仅获得了申请矿业权的资格,仍需履行审批程序后,才能确定是否能够取得矿业权。这种做法不符合基本的法理逻辑,对同一个矿业权不能既出让又审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与竞得人签订出让合同,就意味着将矿业权授予竞得人,之后办理物权登记即可,无须再履行行政审批程序。三是“出让+登记”不等于放弃政府监管。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必须由政府进行必要监管。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拟定矿业权出让方案时,应当将勘查开采要求、探转采要求等相关管制性要求和条件“一揽子”写入矿业权出让公告和合同,给予社会投资主体充分的信息和预期。出让矿业权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合同约定的管制性要求,对矿业权人的勘查开采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必须全面推进“净矿”出让实践中,由于矿业权出让与矿业用地用海制度不衔接,导致一些矿山企业虽然获得了矿业权,却无法实际开展勘查开采活动。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意见》把“净矿”出让确定为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切实保障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净矿”出让,系统内一些人存在畏难情绪,认为难以推进。笔者认为,必须坚定“净矿”出让的改革方向,尊重地质工作规律和客观实际,根据不同情况设定不同的“净矿”要求。出让探矿权的,由于在出让时不可能确定勘查开采用地用海的具体位置,因此不应要求在出让时就同步办理好用地用海手续。但满足以下要求即可视为实现了“净矿”出让:一是权属上的“干净”,即拟出让区块没有权属争议和纠纷;二是规划上的“干净”,即拟出让区块中没有各类保护区、生态红线等禁止和限制区域,这些规划条件既要考虑自然资源管理相关规划,也要考虑环保、安全生产等可能影响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实施的相关部门的规划限制和政策限制;三是要着眼于勘查、开采全过程,切实保障勘查开采作业用地用海,即出让探矿权不仅要保障探矿权用地用海,也要保障探矿权将来转为采矿权后同样能够顺利开展工作。要提前做好规划衔接,预留好矿业用地用海指标,加快办理用地用海审批手续。直接出让采矿权的,在出让时矿区范围和用地用海位置基本能够确定,因此可以要求在出让采矿权时一并出让土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或者同步办理用地用海手续。“净矿”的程度,除了要保证权属和规划上的“干净”外,还要区分不同矿种的复杂程度,确定出让采矿权时是一并出让土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还是同步办理用地用海手续。同步办理用地用海手续的,要尽可能缩短办理时限和简化办理条件,保障矿业权人在取得采矿权后能够尽快取得用地用海权利,顺利开展工作。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实施的《自然资源部关于实施海砂采矿权和海域使用权“两权合一”招拍挂出让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5号),就是一并出让海砂采矿权和海域使用权的有益探索,实现了精简、优化海砂采矿权和海域使用权出让环节和办事流程的改革目标。此外,推进“净矿”出让,需要在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进一步拓展用地用海的方式,积极探索矿业权人通过租赁等多种方式使用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所需的土地和海域。同一矿种出让登记实行同级管理现行的矿业权出让权限,按照矿产资源储量规模、面积、矿种等多种标准划分,同一矿种探矿权、采矿权审批权限不一致,探矿权、采矿权审批权限随着储量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既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也使部省两级的发证权限和责任始终处于不确定状态,给处理矿业权争议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意见》在调整矿业权出让管理权限的同时,实行同一矿种探矿权采矿权出让登记同级管理。今后,自然资源部负责石油、烃类天然气等14种重要战略性矿产的探矿权采矿权出让登记;战略性矿产中的大宗矿产,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其他矿种由省级及以下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也就是说,今后凡是由部负责出让探矿权的矿种,无论储量发生多大的变化,采矿权出让也由部负责,不再根据储量的变化调整部省的出让权限。《意见》明确了部省两级出让权限的划分,把省及以下出让权限的划分交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确定。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结合本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实际和行政管理能力,尽快明确省级及以下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出让登记权限。同时,部将对近年来发布的涉及探矿权采矿权出让权限划分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凡是与《意见》不一致的,要坚决废止,避免因文件冲突引发新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全面推行油气探采合一制度现行矿法对油气探矿权、采矿权规定了试采和滚动勘探开发的制度。从实践过程看,由于试采期限过短(一般为1年),企业难以在试采期间及时办理采矿权审批登记手续,造成了大量的以探代采、无证开采的违法行为。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意见》规定了油气探采合一制度,即油气探矿权人发现可供开采的油气资源的,在报告有登记权限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后即可进行开采。进行开采的油气探矿权人应当在5年内签订采矿权出让合同,依法办理采矿权登记。这是根据油气勘查开采的技术逻辑作出的重大制度创新。与固体矿产勘查、开采两个阶段截然分开不同,油气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阶段划分相对模糊,一般而言找到油气后马上就能开采。但这并不等于油气勘查开采就是一个阶段,甚至是一个权利。油气勘查开采活动还是能够明显区别出勘查和开采,两个阶段的管理要求也是明显不同的。在勘查向开采转换的阶段则与固体矿产有明显的区别,即找到油气后马上就能开采。实行油气探采合一制度使得油气探矿权人有了更加明确的权利预期。值得注意的是,赋予油气探矿权人特殊的开采权利并不是没有任何的限制。由于勘查工作和开采工作的管理要求不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油气探矿权出让时,将油气探采合一的相关管理要求,特别是如何遵守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以及及时办理采矿权等相关要求纳入出让合同,约束油气矿业权人依法依约开展勘查开采活动。不得为财政出资勘查项目设定探矿权我国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支持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为了保障国家财政出资的矿产资源勘查活动顺利实施,多年以来,按照社会投资主体的管理方式,国家财政出资的勘查活动也登记了探矿权,这种做法明显不符合矿法及《物权法》关于探矿权采矿权是物权的规定。《意见》明确,中央或地方财政出资勘查项目,不再新设置探矿权。今后,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都不得再为财政出资勘查项目设定探矿权。《意见》实施前已经设定的探矿权,也要在探矿权到期后尽快注销。《意见》的实施对矿法修改意义重大现行《矿产资源法》是计划经济时期出台的,虽然于1996年进行修改,但其主要制度并未作大的调整,已不能完全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意见》确立的以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为核心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属于在现行矿法规定之外的增量改革,其目的是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平衡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018年,矿法修改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矿法修改工作,在深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出让、“净矿”出让、油气探采合一等相关规定,与《矿产资源法》修改思路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意见》的实施对矿法修改意义重大。全系统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认真做好《意见》的贯彻实施工作,为矿法修改奠定实践基础。同时,在实施《意见》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可能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形成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矿业权管理制度体系。(注:作者系自然资源部法规司司长)...
  • 24
    / 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要求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和能源两个“饭碗”,装的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初级产品,是我们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底气所在。自然资源部门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问题导向,为端牢两个“饭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积极贡献力量。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和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粮食、能源、矿产等初级产品在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是支撑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石。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对于我国这个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端牢两个“饭碗”是长期的任务,不能有丝毫松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端牢两个“饭碗”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我国资源国情,深刻领会核心要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耕地保护是自然资源领域各项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最为关心、强调最多的工作,无论是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还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工作中,均对保护耕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一是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都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保护好耕地、端牢粮食饭碗,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硬道理,中国人绝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脖子。越是面对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越要明确绝不能买饭吃、讨饭吃。二是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千万不能突破,也不能变通突破;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底线,也是关系国家命脉的安全线,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全党全社会都有严守的责任和义务。三是实施耕地保护需要树立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对违法占用耕地“零容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实施耕地保护,必须强化系统观念,在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强监管上打好“组合拳”,形成工作合力,全方位保护耕地。四是加强耕地保护必须压实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耕地保护责任。保护好耕地是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政治责任,也是自然资源部门的政治责任,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上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推动耕地保护工作落地见效。能源资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和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要求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夯实国内产量基础,提高自我保障能力。一是能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关系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我国是全球矿产资源第一消费大国,也是全球矿产资源第一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今后一个时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我们必须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调查勘查和开发利用,建立安全可靠的勘探、开发、储备体系,提升能源矿产资源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二是着力推动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和增储上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勘查力度,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我国一些战略性矿产资源外采度高,必须明确重要能源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底线,加大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力度,持续推动增储上产,做到在关键时刻保障经济循环畅通。三是妥善处理能源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项目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是化解我国资源环境紧约束的根本出路,也是促进经济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树立系统观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将能源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很好地协调起来,通过绿色矿山建设,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四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随着我国矿产勘查从浅部转向深部,从寻找露头矿转到覆盖区找矿,从低山区转到中高山—深切割区,找矿难度增大,我们必须加强科技创新,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实现找矿突破、破解资源利用难题的根本动力。二、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部署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统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建立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通过一系列硬措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自然资源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守牢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为目标,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法律制度、严格用途管制、加强督察执法,特别是结合国土“三调”反映出的问题,建立并实施“两平衡一冻结”制度,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制度,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和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实行年度“进出平衡”制度,对违法建设占用耕地实施冻结补充耕地指标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全国耕地总量实现净增加,初步遏制了多年来耕地总量持续减少的势头。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耕地家底并不丰厚,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十分繁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持续推进,耕地占用与保护的矛盾和压力依然突出。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一是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保有18亿亩以上的耕地。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应充裕、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的现状。实现粮食稳定生产的基础是保有足够数量的耕地。有研究机构测算,我国14亿多人口,每天就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要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每年的粮棉油糖菜播种面积大概需稳定在23亿—24亿亩,如果按照1.3的复种指数倒推计算,耕地必须保持在18亿亩以上。此外,我国每年进口的大宗农产品,如果根据生产能力折算为耕地,也是很大的一个数。我们不能因为口粮和谷物自给率高,就片面认为粮食“够吃了”,就认为耕地够用了。守住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的是粮食安全的底线。二是耕地保护的形势总体仍然严峻。国土“三调”显示,我国耕地家底并不丰厚,2019年底全国现状耕地为19.18亿亩,与2009年底的“二调”数据相比,10年间减少了1.13亿亩,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平原种树和绿廊建设;耕地净流向林地1.12亿亩,净流向园地0.63亿亩。同时,现有耕地中有一部分属于难以或不宜长期稳定利用,有的还面临荒漠化、石漠化威胁,从长远看要进行退耕。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资源条件,要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耕地保护的任务始终十分艰巨。三是耕地区域分布变化导致粮食产销不平衡状态加剧。耕地保护不但有数量底线上的约束,也有布局结构上的要求。我国“耕地资源—粮食供给—生态安全”长期处于“弱平衡”状态。国土“三调”显示,2009—2019年10年间,全国耕地分布重心北移、质量下降,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耕地减少1.49亿亩,占全国耕地的比例从“二调”时的41%降低到36%;位于一年三熟制、一年两熟制地区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52.13%,比“二调”时降低6.81个百分点,耕地“南减北增”趋势加剧。历史上曾经的“南粮北运”,如今已变成“北粮南运”。而且,从全国耕地净增加的区域分布看,70%集中在400毫米降水量以下的北方缺水地区,相当一部分要靠开采地下水进行灌溉,给北方地区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带来新的挑战;从全国宜耕后备资源区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东北等水热资源不匹配的地区,在没有外来调水工程的情况下,不适宜再大规模开发耕地。四是耕地保护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耕地因比较收益低,当与工业厂房、道路建设尤其是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发生冲突时,与果树苗木、养鱼养虾养猪产生矛盾时,往往最终被“牺牲”的还是耕地。一些地方总感到“我占一点,不碍大局”,大局意识不够、底线思维不够,用地大手大脚,土地粗放利用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2010—2020年,全国有329个城市总人口减少,其中133个地级市和196个县级市人口分别减少8.5%、13%,出现“收缩城市”特征,但同期建设用地分别增加22%、17%。一些地方耕地保护意识不够强,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部集中公开通报了在2022年耕地保护督察中发现的67个重大典型问题,以及在2023年督察执法中发现的56个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及其部门非法批地、违法征地、主导推动违法占地,以及侵占耕地挖湖造景、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破坏耕作层的绿化装饰草皮、补充耕地不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此外,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2012—2020年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的平均生产成本从770.23元/亩上涨到880.77元/亩,净利润从168.40元/亩下降到47.14元/亩,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也助推了耕地“非粮化”倾向。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守好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自然资源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社会一道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重点抓好三件大事。一是稳住总量。按照《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部署,将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目标任务持续到2035年保持不变,足额带位置分解下达。二是优化布局。国家层面,采取经济奖惩等措施,促使南方部分省份有序恢复一部分流失的优质耕地,遏制“北粮南运”格局加剧。地方层面,通过综合整治等措施,因地制宜把山上的耕地逐步调整到山下,山下的果树林木尽量调整上山上坡,用“山上”换“山下”,使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农业生产规律,让各类农业生产各得其所。各地在恢复耕地过程中要留出一定过渡期,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政策引导,不能强制实施。三是压实责任。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认真做好《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印发后的考核工作,并推动层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真正做到党政同责、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把住三个环节。一是严控增量。严控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省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中,要避免“寅吃卯粮”,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增量空间使用上,为“十五五”“十六五”期间至少留下35%、25%的增量空间;在年度增量空间使用规模上,至少为每年保留五年平均规模的80%,其余可以用于年度间调剂,但不得突破分阶段总量控制,为未来发展预留合理空间;城镇开发边界局部确需调整的,要坚持城镇开发边界规模和扩展倍数不突破的原则,确需调入城镇开发边界的,必须在其他区域等量缩减。二是盘活存量。坚持“用存量换增量”“用地下换地上”“用资金、技术换空间”,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支持超大特大城市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在北京等15个省(市)的43个城市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继续完善“增存挂钩”机制,按照“基础指标+盘活指标”方式下达土地计划,增强省级统筹能力,激发盘活存量的动力。推动超期未开发土地依法处置,推动闲置土地司法查封和处置加强衔接。推广应用节地技术、节地模式和示范县(市)经验。三是严格执法。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法建设占用耕地的行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部门卫星遥感监测优势,及时筛选违法占用土地面积比较大的项目,强化执法查处。加强自然资源领域执法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的贯通协调及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及时公开通报重大典型案例,提升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成本,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三、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确保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推动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全国1∶5万区域地质调查覆盖率达45.5%,重要找矿远景区实现全覆盖;累计发现17个亿吨级大油田和21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新形成32处非油气矿产资源基地。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在开发强度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实现增长,煤炭、钨、钼、锡、金、稀土、磷、石墨等矿产品产量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完成“探索性试采”和“试验性试采”。近两年启动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已取得山东莱州金矿、云南昭通磷矿、四川雅江锂矿等一批重大找矿突破。加大支持矿产勘查开发政策供给力度,改革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方式,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政策,规范矿业权出让制度,推进“净矿”出让,完善采矿用地保障政策,促进矿业市场繁荣。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发布在产矿山124个矿种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与此同时,我国对铁矿、石油等大宗矿产的需求持续攀升,特别是随着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对锂、钴、镍等发展清洁能源所需的战略性矿产的需求快速增长。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矿产资源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大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夯实国内产量基础,提高国内保障能力。一是矿产资源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结构变化、科学技术进步,虽然改变了矿产资源的消费结构,降低了单位产值中矿产资源的消费量,但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没有根本改变,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处于基础性、支撑性地位。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必然需要大量铜、铝、锂、锰等矿产资源作支撑。比如,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上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背后离不开重要金属矿产的支撑。据国际能源署(IEA)报告统计,每辆电动汽车平均需要53.2公斤铜、8.9公斤锂、39.9公斤镍、24.5公斤锰、13.3公斤钴、66.3公斤石墨、0.5公斤稀土。今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3.6万辆,同比增长1.5倍,增速远超传统能源汽车。据瑞银集团预计,2022—2030年,中国品牌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将由17%提高到33%,几乎翻番。要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需要更多的矿产资源作支撑。二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矿产资源国内保障能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提是确保极限情况下国内大循环的稳定畅通,这就要求必须确保国防、民生等基本需求的矿产资源的有效供给。近年来,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战略性矿产进口量在显著增长,但国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呈现“两降一难”的态势,即国内固体矿产勘查投入整体下降,储量增幅整体下降,矿产资源增储上产难度增加,国内能源资源供给面临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迫切需要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动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国内增储上产,满足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矿产资源的巨大需求。三是矿产资源国际市场供应面临挑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当前,各国对矿产资源供应的关注日益从经济性转向安全性,部分资源供应国收紧矿业投资政策,矿业投资壁垒升高。同时,我国矿产资源依托国际市场供应保障的稳定性、持续性面临一系列挑战,从国际上获取关键矿产资源的外部环境趋于复杂,不确定性增加。我们既要积极支持矿业企业“走出去”,深化国际矿业合作;也要未雨绸缪,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风险思考得更深入,采取针对性措施,掌握主动权,始终把力量基点放在自己身上。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必须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储备等全链条工作,既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在矿产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考虑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这个特殊实际,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提升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一是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聚焦战略性矿产资源,特别是把外采度高、关乎重要能源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重要矿产,摆在优先位置考虑,加大工作强度和深度。遵循地质找矿规律,对基础调查区、重点调查区、重点勘查区、重要矿山深部的地质找矿工作进行系统部署,聚焦重要含油气盆地和重点成矿区带,有侧重地开展调查和勘查。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内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差别化管理政策,允许开展部分战略性矿产勘查活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政府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调查,多提供勘查区块,并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引导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进入矿产勘查开采领域,促进矿业市场繁荣;矿业权人要加大勘查力度,多提交资源储量。加强对勘查找矿的政策支持,鼓励“就矿找矿”,采矿权人可直接勘查上部和深部资源,无须办理探矿权新立登记;取消探矿权分立及变更限制,允许保留探矿权继续勘查,降低探矿权延续面积扣减比例;允许符合条件的已设采矿权深部或上部、周边、零星分散资源以及矿业权之间夹缝区域协议出让;放宽探矿权转让限制,让更多有技术、有能力、有意愿的地勘单位和企业获得探矿权。充分发挥科技对勘查找矿的引领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和攻关,推进产学研结合,着力解决矿产资源勘查利用技术和装备的“卡脖子”问题,推动高精尖勘探装备国产化。二是着眼重要矿产产能提升。加快重点矿业项目的审批,对一些具备基本条件的矿业项目,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缩短手续办理周期,推动新建和改扩建矿山新增产能尽快投产达效。对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及省级人民政府重大项目清单的采矿项目用地,在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时由自然资源部直接配置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探索推进“净矿”出让,在矿业权出让前,开展拟设矿业权禁止、限制区域核查,明确后续办理审批备案事项的相关要求,消除矿业权人的后顾之忧。针对我国矿产资源共伴生矿多、难选冶矿多的特点,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其中,对紧缺战略性矿产,聚焦资源量大、品位较低的矿床,加大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力度,提高资源的可利用率;对优势战略性矿产,大力提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加强尾矿的循环利用,推动实现优矿用好、呆矿用活、劣矿用足。高质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努力推动新建矿山全部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生产矿山加快改造升级,逐步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矿区社区和谐化。端牢粮食和能源两个“饭碗”,是自然资源系统的责任所在。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国家立场、立足部门职责,加大政策供给、夯实工作基础,推动全社会更好地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更好地促进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努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自然资源力量!(作者为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
  • 20
    / 10
    在“采、掘”之前构建采煤工作面透明三维地质模型,实现采煤工作面地质信息透明化,是未来智能化开采发展的必然趋势。煤矿井下复杂和不稳定的工作环境,狭小的作业空间,以及不确定的安全隐患,成为我国煤矿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此外,煤炭开采过程中自动化水平低是影响我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只有加大煤矿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研究力度,使煤矿实现从机械化到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才能做到安全、高产、高效、高采出率。实现煤矿综采工作面的智能化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也是煤矿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物探、钻探等科学技术手段实现工作面内部的透明化,建立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在地面进行模拟采煤,最终实现在地面控制采煤这一创新性的变革,进而推进煤矿的智能化开采,使得煤矿生产更安全、效率更高,并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潜在社会效益。实现采煤工作面的地质透明化需首先查明工作面的地质情况,包括煤层顶(底)板起伏、煤层厚度变化以及断层、陷落柱等地质异常构造。槽波地震勘探技术是目前矿井物探中探测地质构造异常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对较小的地质构造难以准确圈定。而地震全波形反演技术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能准确判定地质构造三维空间特征,为构建三维地质模型提供精确数据支撑,对提升工作面三维透明化技术水平有积极意义。01传统勘探方法的不足及地震全波形反演技术的优势传统的槽波地震勘探具有探测距离远、分辨精度高、可利用信息量多、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波形特征比较容易识别的优点。槽波是指在煤层内传播的地震波,当采煤工作面有断层、陷落柱等地质异常时,沿煤层传播的槽波会发生反射、折射、散射,通过检波器将接收到的透射槽波和反射槽波记录下来,对数据处理分析后,可判断地质异常的位置规模等。煤炭智能精准开采需首先精细探明回采工作面的地质构造特征,通过在透明化三维地质模型上进行“数字采矿”的模拟推演,提前规划采煤机的预想截割曲线,以实现地面人员远程操控、井下无人化开采的目标,为煤矿透明化智能化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然而,槽波地震勘探技术主要是实现对构造的成像,不能做到直接识别煤岩的物理或地质性质;对落差小于1/3煤厚的断层和厚度变化幅度小于1/3煤厚的煤层变薄区,从理论上难以做到准确圈定。相比而言,地震全波形反演技术则有能力解决小尺度异常成像问题。该技术利用地震资料中的振幅和相位信息重构获得波动方程中所描述的物性参数模型,直接使用介质物性参数(速度、密度)反演,能精细分析煤层顶(底)板起伏变化情况,能有效分析煤层中夹矸三维空间特征,具有准确判定断层、陷落柱、挠曲、采空区等地质构造三维空间特征的优势,为煤矿智能化开采提供技术支持。02基于地震勘探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含煤岩系中,通常煤层的密度比上下围岩的密度小,地震波在煤层中传播速度低,煤层是一个明显的低速槽。煤层中激发的地震波,部分能量经煤层顶底板多次全反射,互相叠加干涉,形成槽波。槽波是只在煤层内部传播的地震波,当采煤工作面前方有断层、陷落柱等地质异常时,沿煤层传播的槽波受到阻断。在同一煤层适当巷道煤壁安置检波器,可接收到透射槽波和反射槽波并传送到地震仪记录下来,通过对数据处理分析后,可判断地质异常的位置规模等。槽波的形成原理如图1所示,A区由于地震波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所以部分能量透过顶(底)板向围岩中泄露,另一部分能量反射回煤层内部,称为泄露区;B区和C区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地震波在顶(底)板界面上被全反射回煤层之中,反射回煤层中的地震波在C区内相互叠加干涉形成槽波。图1 槽波的形成原理槽波地震勘探技术是利用在煤层中激发、形成和传播的槽波所携带的地质信息来探查测区内的煤层厚度变化、矸石层分布、断层、陷落柱和采空区等各种异常体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根据勘探目的与布置方式不同,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分为透射槽波法、反射槽波法。透射槽波法是在工作面的不同巷道布置震源点和检波器,当工作面一侧的震源点被激发产生震动时,能量穿过煤层被对面巷道的检波器所接收记录;反射槽波法是在同一条巷道中布置震源点和检波点,接收穿过测区的反射槽波信号,根据是否接收到反射槽波,确认前方是否存在煤层的不连续性。地震全波形反演技术全波形反演能够精细反映三维地质构造。全波形反演是一种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井下介质物性(速度、密度)参数反演方法,其本质上是一种最优化方法,其目的是寻找一个最优的地下介质模型,使得这个模型对应的模拟数据与实际观测数据达到最佳匹配。由于全波形反演在拟合模拟和观测数据过程中,利用了地震记录中全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包含旅行时、振幅、相位等信息,因而具有精细反演复杂地质构造的能力,适合于对煤层工作面进行透明三维地质成像。根据核心算法,全波形反演算法流程如图2所示。图2 全波形反演算法流程全波形反演首先需要建立模拟数据与观测数据之间残差的数学表达,即目标函数,然后采用最优化方法,通过模型迭代更新求取最优解。最优化方法有全局最优化方法和局域最优化方法。全局最优化方法如蒙特卡洛法,由于计算量非常大、搜索效率较低,只适合较小模型计算,对三维问题更是难以应用。局域最优化方法如梯度类方法和牛顿类方法,目前在全波形反演中较为常用。局域最优化方法通过给定一个起始搜索模型,然后在起始模型附近寻找目标函数最小值。由于反演问题往往是高度非线性的,而且目标函数并不是严格凸函数,存在较多极小值点,这使得局域最优化方法易陷入局部极值。因此,想让目标函数收敛到全局极小,初始模型必须要有一定的精度。多尺度逐级反演能够有效缓解反演问题的非线性特性,该方法首先反演大尺度模型,然后在大尺度模型基础上逐渐加入高频成分。此外,迭代步长的求取对于全波形反演结果和计算效率十分重要。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构造建模是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构造建模就是根据已知地质、物探数据,利用相关原理与方法对地质体或地质现象的构造几何形态和拓扑关系进行模拟。构造建模是地学建模软件的核心模块,主要建立断层网模型、地层模型及其它地质体模型,不仅反映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而且反映各构造地质要素之间宏观接触关系。建模过程中,还可加入地质学家的认识,准确描述出更接近地质实际的三维地质构造模型。只有建立完整、准确的三维构造模型,才能够更好地建立和表达其它各类地质模型。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流程大致为:(1)收集矿井的地质、物探资料,包括勘探工程资料、钻孔数据和物探数据等,建立数据库。(2)建立三维地质框架,同时设置三维网格的精细程度。(3)对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三维全波形反演,并结合已有地质、物探资料构建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4)通过多种数据转换进行数据分析和地质统计,描述属性在空间的分布规律。(5)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地质模型进行检验,同时进行评价。三维地质模型修正根据三维地震全波形反演结果显示的复杂区域,在巷道揭露的局部复杂地质构造区域进行补充实测。目的是为了更精细地控制构造复杂区域的煤层顶(底)板的高程及起伏变化和小型异常地质构造精细的空间特性。三维地质模型修正目的是确认地质异常(断层、夹矸等)的精细空间特性和三维地质建模成果,如顶(底)板、断层、夹矸等的精度,并通过巷道实测资料进行修正并提高三维地质模型精度,最终获得高精度的静态三维地质模型。三维地质模型动态更新透明化工作面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构建的。在空间维度上,智能精准开采工作面的2个巷道和开切眼已经形成,煤层已被从采区局部分割出来,并处于2个巷道和开切眼的三面合围之中,成为一个有限空间的孤立煤体。在时间维度上,工作面回采是从开切眼开始,通过采煤机滚筒截齿从两巷斜切进刀,沿工作面宽度方向截割煤层,如此往复运动,逐步向前推进,最终完成整个工作面回采。因此,煤炭智能精准开采要求工作面的三维地质透明化必须满足智能开采对地质条件的高精度需求,一方面要确保回采工作面前方未采区域一定范围内地质条件的“透明化”,即精度要求;另一方面要在回采一定距离内完成透明化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的动态更新。勘探区域在回采过程中,定期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校核煤层顶(底)板高程、煤厚及异常地质体空间特征等数据,将数据导入到计算机系统实现地质、测量数据的更新和可视化展示,同时提供地质模型剖切数据校核验证手段。03地震全波形反演技术应用实例研究区地质概况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简称小保当煤矿)112204工作面地层总体为走向NNE,倾向NWW,整体倾角不足1°的单斜构造。辅助运输巷设计在2-2煤层中,该煤层赋存于延安组第四段顶部,是井田内最厚的主要可采煤层。埋深为305~387m,煤层底板标高+924~+990m;煤厚6.30~7.24m,平均煤厚6.5m;煤层由北向南逐渐变厚。根据三维地震报告,工作面内未发现断层和明显的褶皱构造,在单斜构造的框架之上发育有一些宽缓的波状起伏,亦无岩浆活动,属于简单构造类型。本次三维建模区域处于112203辅助运输巷和112204运输巷之间,西至112203辅助运输巷2联巷处,东至10联巷和11联巷中央,长度640m,宽度350m。观测系统布置方式112204工作面设计目标探测区域长度500m、宽度350m。考虑到射线覆盖的密集度必须符合地震全波形反演的要求,本次数据采集观测系统设计为槽波双透反观测系统,即采取槽波透射和反射联合勘探观测方式。实际目标探测区域长度为640m,炮点128个,炮间距10m,112203辅助运输巷及112204运输巷内各64炮;设计检波点256个,检波距5m,在112203辅助运输巷及112204运输巷内各布置检波器128个,检波器单排放置在巷道壁上的煤层孔中。槽波地震勘探数据分析与成果解释对112204工作面槽波信息进行数据处理,以及速度和能量成像。通过尖刺干扰压制、坏道处理、固定频率干扰去除、检波器共振干扰去除、检波器能量均衡与极性反转和反射槽波数据中声波去除的手段,得到槽波三分量速度与能量成像结果,确定工作面区域内三处地质异常,工作面左右两侧存在较为较明显的煤层变薄区,112204运输巷处存在异常煤层松软破碎区。地震全波形反演数据分析与成果解释地震全波形反演数据中包含丰富的信息,为实现有效反演,需对实际地震数据和模拟地震数据进行多种预处理后作为输入。笔者设计了专门针对巷道全波形反演的地震数据预处理流程,首先对地震数据进行重新采样,选取合适的时间窗口分别提取P波、S波和槽波,去除数据中的坏道,通过带通滤波控制反演的频率范围,并使用能量均衡将振幅归一化,在迭代反演中,需要对地震进行多次处理。为提高效率,研究人员开发了地震数据批量处理脚本程序,并将程序与正演模拟和反演程序融合,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反演流程(图3)。图3 地震数据初步处理流程根据112204工作面施工区域实际情况,建立112204工作面初始三维弹性速度模型。模型在x、y、z方向的长度分别为650、350、30m(图4)。对模型进行空间离散的网格,在x、y、z方向的网格数量分别为120、72、60。根据地震数据中P波和S波的旅行时,估计获得了初始模型的P波速度、S波速度和密度。图4 地震全波形反演的三维模型网格根据地震全波形反演算法流程,将全波形反演算法与方案应用于实际地震数据。首先,使用低频数据计算梯度,测试并获得合适的反演参数;然后,对目标区域的三维速度结构进行反演,并使用逆时偏移进行高精度成像;最后使用获得的速度结构和成像结果预测煤层的顶(底)界面和夹矸的空间分布。通过设置时间窗口将数据中的P波和S波分离,使用互相关旅行时目标函数分别计算三维P波速度的梯度,使用频率段,并通过高斯函数卷积和mask函数去除梯度中的异常值。速度梯度在x、y、z方向都存在一定的变化,这与地下介质的岩石属性密切相关(图5)。由于使用的频率范围较低,只能构建低波数的速度结构,但梯度内的结构总体合理,可对速度模型进行有效的更新。本次地震全波形反演数据处理流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确定了数据处理参数和流程、频率范围、高斯光滑等参数,为后续反演做好准备。图5 计算获得的三维速度的梯度模型根据上述反演理论对矿区的三维速度结果进行反演。除了在低频率段内,使用旅行时目标函数对三维P波和S波速度结构进行反演。还要使用槽波、直达P波和直达S波对速度结构进行反演。槽波成果的参与对煤层的顶底界面的反演更加有效。地震全波形反演技术的研究还在多尺度的高频率段,重复使用同样的反演流程与算法,从低频到高频逐步构建该矿区地下的速度结构。低频信息可反演速度的长波长背景结构,高频信息可构建地层的高频短波长精细结构。04基于地震全波形反演建立精准三维地质模型通过地震全波形反演结果,并结合钻孔数据进行矫正,确定煤层顶底板界面构造形态,煤层顶底板构造特征一致,继承性较好,两者均呈现“112203辅助运输巷高、112204运输巷低”的构造格局,工作面整体呈现明显单斜构造(图6)。图6 112204工作面煤层顶底板三维展布基于地震全波形反演结果及槽波成像结果,在巷道实测数据的控制下,确定了112204工作面煤层厚度分布特征。煤层厚度可划分为3个区域:1个较厚区(煤层厚度≥8m),2个较薄区(煤层厚度...
  • 12
    / 10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新时代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新的重要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大转变”,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科学擘画了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六大战略部署”,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发展,是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发展,继续把蕴含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真经”,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破解真问题,寻找最优解。要把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和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融合起来,继续修炼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者的“心经”,当好执行者、善做行动派、成为实干家。要以初心为笔、实干为墨,切实肩负起生态保护修复的时代重任,一步一履地坚定履行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使命,一笔一画地倾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华彩篇章。开辟新境界,生态保护修复再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新的丰富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新的重大成果,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把握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人民生活的增长点,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还是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要求我们,要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有其自然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启发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生态保护修复既是关系人民幸福的政治问题,又是关系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的战略问题;既是关系人民福祉的民生问题,又是关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问题;既是关系修复工作者责任担当的使命问题,又是关系生态治理方式的科学问题。因此,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使命感,又要有滚石上山的韧劲和久久为功的定力;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做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的事;必须牢固树立战略思维,长远谋划,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必须牢固树立系统观念,秉承科学精神,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聚焦新目标,生态保护修复再出发当前,我国资源压力较大、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看,还面临体制、机制、法制、规制等多方面问题,基础支撑薄弱,系统性、科学性不足,规范性不够,市场作用不充分,一体化保护修复仍处于探索推进阶段,“治已病”去“存量”、“防未病”止“增量”任务仍然艰巨。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笔墨当随时代。下一步生态修复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分类施策,逐步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法治体系、制度体系、规划体系、重大工程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基础支撑体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视加强生态利民相关制度设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头连着人,一头连着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要把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和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成效的标准,走深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让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的幸福“不动产”。工作方向上,要大小兼顾,不仅重视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还要重视与群众生活和感受密切相关的“小生态”“微修复”,让他们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工作设计上,要多接“地气”,注重汲取民间智慧,让当地群众有机会直接参与、直接受惠、长期受益;成效评估上,要倾听民意,做得好不好,让社会监督、让人民评判。二是坚持整体观念,着力构建生态保护修复大格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的重要要求,更好履行统一行使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探索部门协同、央地协同、跨区域协同的有效制度机制。统筹耕地保护与国土绿化等生态建设的关系,把耕地保护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推动国土绿化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源头保护和全过程修复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筑牢“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为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构建并实施“国家规划+重点专项建设规划+专项行动计划+地方规划”的生态修复规划体系。三是坚持守正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和机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等重要要求,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探索建立激励与约束并举的制度和机制。一手抓规范,推动生态修复立法,持续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全过程监管,堵塞管理漏洞。一手抓激励,完善生态保护修复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措并举推进国家和自然资源部各项激励政策落地落实。探索构建导向明确、路径清晰、投入持久、回报稳定的资源导向型可持续修复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落实《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探索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补偿,实现“谁保护、谁受益”。四是坚持系统治理,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内在规律,从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出发统筹兼顾、整体施策。打好攻坚战役,突出对“三区四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国家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做强“世界品牌”,以“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旗舰项目为契机,持续实施51个重大工程,促进工程提质增效。擦亮“特色名片”,下大力气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加快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走好中国特色防沙治沙之路,协同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五是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高生态保护修复专业化水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处理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的关系”“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等重要要求,秉承专业精神,尊重科学规律,加快建立完善从生态修复问题诊断、治理技术、监测监管到成效评估、适应性管理等一整套技术和标准规范体系,让生态修复经得起科学的检验、时间的考验、群众的评验。摸清生态家底,基于中国陆域生态基础分区,探索开展生态监测评价预警工作,及时预判重点地区生态风险,实现“对症下药”、辨证施治。提升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精准管理、高效管理。夯实理论根基,充分发挥智库和技术单位作用,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沿性重大生态问题研究,以高水准成果支撑生态修复高水平发展。此外,我们还将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积极响应“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等行动计划,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生态修复故事,以“生态之窗”展示“中国之治”,以“中国之智”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者为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
  • 18
    / 07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是对钻探取得的岩矿心(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01钻孔地质编录步骤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踪指导,确保钻探质量。(1)检查钻孔施工记录。在编录前,编录人员应详细检查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中记录的回次进尺、井深、有关水文观测数据等是否齐全、准确。(2)检查整理岩矿心。在施工现场,将岩心箱依井深顺序排列。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岩矿心顺序有颠倒的,应予以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时,应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场当班记录员更正班报表。(3)检查岩矿心样品签。确保岩矿心样品签的孔深、进尺、岩心长度、回次号等数据准确无误。(4)岩矿心编号。将>10cm的岩心及>5cm的矿心编号,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写在岩心或矿心上。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5)岩矿心拍照。在检查、整理岩矿心后,应将每箱岩矿心依次用数码相机拍照存档。(6)观察记录。1)分层:尽可能对全孔或较长井段的岩矿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按矿区厘定的分层标准进行岩矿心分层。2)记录回次数据:①填表,由浅入深,依次将每一个回次的编号、起止孔深、岩心长度、残留岩心、进尺、采取率等记录于“钻孔回次记录表”的相应栏目内。其中:“止应为经过校正的孔深;“岩心长”应为经过编录人员检查、整理并认可的实际岩心孔深”长度;②残留岩心的处理,残留岩心的长度一般以施工人员测量为准,当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量不准,使其岩心长度大于进尺时,残留岩心可按下面办法由编录人员进行处理。见图6-44。A. 在岩心完整时,以本回次岩心采取率为100%计,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超出可继续上推,最多只能上推三个回次。B. 如岩心破碎为砂状粉状和不在同一岩性中钻进而用反循环采心工具采取的岩心,一般不准上推。图 6-44  残留岩心处理图3)次采取率计算:①当同一岩性段内连续五个回次的总进尺大于或等于该岩性段岩心总长度时,要计算五个回次平均采取率(“进尺”为本回次止孔深减上一回次止孔深,如本回次止孔深89.63m,上回次止孔深为85.24m,则本回次进尺为89.63-85.24=4.39m)。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矿层(包括含矿层、矿化蚀变带)及其顶板3~5m要求计算回次采取率,方法如下:回次“采取率”=本回次岩心长/本回次进尺x100%。4)记录分层数据。按“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的要求填写分层数据。分层数据应对应于表中左侧的回次位置填写。如在第2回次中分层,则对应于2回次横格中填写序号:为本分层的顺序编号。回次岩心长:为本分层所处回次内属该分层的岩心长度。如图6-45中第2分层底界在第7回次的7 2/4至7 3/4岩心之间岩心长为1.3+1.2=2.5m。在一块岩心内部分层也如此处理。图 6-45  7回次岩心计算图02地质描述在仔细观察岩矿心的基础上进行地质描述。主要观察岩矿心中的矿层(矿化层)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构造部位及分层界线等,并将观察到的地质现象、测量的数据等记录于表6-10“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中。表 6-10  钻原始地质记录表1. 岩矿石定名地质描述前,首先应给岩矿石定名。定名一般以一个分层为单位,名称应能反映出岩矿石的颜色、构造、结构、矿物成分及矿化等基本特征。定名时,要根据分层中岩矿石种类、主次及分布特点定名,有以下几种情况:(1)分层岩性基本上只有一种,可单一定名。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2)分层中出现两种以上岩石呈互层状产出,可复合定名。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与灰色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稀浸状钒钛磁铁矿互层。(3)分层中出现次要岩石夹层,复合定名。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夹(也可为“间夹”“偶夹”)灰色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稀浸状钒钛磁铁矿。2. 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1)岩石特征。岩石颜色(原生及风化颜色)、构造(层状、片状、板状、流纹状流状、条带状)、结构、矿物成分、风化特征(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及其他物理性质(光泽、断口、硬度、相对密度)等。(2)蚀变特征。蚀变岩石类型、蚀变带内蚀变矿物的变化、蚀变带与矿化或矿体的相互位置、空间关系等。(3)矿化特征。矿化的种类、矿石特征、矿层、矿层与顶底板接触关系,产状(测量矿层顶底板界面轴夹角,测量矿石原生构造的轴夹角等)等。(4)次生构造。断裂、褶皱、节理、劈理,破碎带的特征、类型、产状及后沉积作用构造,如结核、瘤块,裂隙充填形成的岩墙等。(5)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观察和收集古生物、古生物遗迹化石产出层位、化石种类及分布特征等。在观察岩心时,对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大比例尺素描图或照相、录像。(6)测量标志面与岩心轴夹角。将量角器的零度边(图6-50中ab)与标志面(AB)平行,同时将量角器的O点与标志面(AB)同岩心柱面(CD)的交点(O)重合;读出岩心柱面在量角器上的读数(70°)即为轴角。见图6-50。图 6-50  测量轴夹角示意图03钻孔弯曲及校正钻孔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的和技术的原因,往往使钻孔的倾角(或天顶角)、方位角发生弯曲而偏离原设计的位置,特别是斜孔更容易发生,所以,在编制钻孔剖面图时,必须先校正孔斜与方位。如果未经过孔斜和方位校正,用原设计的钻孔轴线画地质界线和矿体,则编绘的地质界线和矿体,在空间位置上会产生很大误差,这不仅影响了所圈定的地质界线的可靠性,而且也歪曲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其空间分布,影响储量估算的可靠性和以后开采、开拓巷道的设计。钻孔弯曲校正有两种基本情况:钻孔倾角或天顶角弯曲校正及钻孔方位角偏移校正。①钻孔角(或天顶角)校正常采用的方法是使一个测点的天顶角或角向上下各影响与相邻测点距离的一半的原则,即中点转换。现以表6-11钻孔的测斜资料,具体说明天顶角校正钻孔轴线的过程。在编制钻孔中轴线剖面图时,首先根据测斜数据求出制图时的钻孔在编制钻孔天顶角转换点的深度,如图6-51中的A、B、C、D及各转换点的控制长度;然后根据各测点的钻孔天顶角及角度转换点和控制长度进行作图;连接OA、AB、BC、CD等折线为平滑曲线就是天顶角校正后的钻孔曲线。②钻孔方位角的校正,是在钻孔轴线天顶角校正后的基础上,根据钻孔轴线的方位角和地质体的产状要素,选择不同的投影方法,做出钻孔轴线及地质体在勘查线剖面上的投影图。现将不同校正方法介绍如下。表 6-11  钻孔测斜资料1. 法线影的图解法以表6-11的资料为例,以图6-52为基础,在钻孔轴线的下方绘一水平线(此水平线应视为勘查线剖面的方向线),将O、A、B、C、D各折点垂直投影到水平线上(图6-52),得O'A'、A'B、B'C'、C'D'等线段,然后从孔位O'起,在90°方位上取线段长等于O'A',得点1(在本例中1与A'重合);从点1起在110°方位上取线段长等于A'B',得点2;从点2起,在119°方位上取线段长等于BC,得点3;从点3起,在122°方位上取线段长等于C'D’,得点4。将点O'、1、2、3、4连接起来的折线,就是钻孔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图(图6-52)。自1、2、3、4各点向上作垂线与水平线交于1'(在本例中1与1'重合)、2'、3'、4',与剖面上通过A、B、C、D各点的水平线交于1"、2”、3”、4"点,将O、1”、2”、3"、4"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法线投影的钻孔轴线(图6-52上部)。图 6-51  天顶角校正后的钻孔中轴线图 6-52  钻孔校正投影图地质界线点的投影方法,是将天顶角校正后的钻孔轴线上的地质界线点(图6-52中的e),沿水平方向投影到钻孔法线投影线上(图6-52中的e')。通过这种方法做出的钻孔轴线为一折线,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时,人为地将其圆滑为曲线。2. 计算法取钻孔任意测斜、测方位点的控制长度AB(图6-53),AB是空间线段。A点在与探线剖面平行的垂直投影面P上,B点在水平投影面Q上。A点在Q平面上的投影为O;OB为AB的水平投影,OB方向为AB的方位,其方位角为w;OC方向为投影面P的方位方位角为ε;AB的倾角为B,顶角为α。令AB长度为l,其中φ=w-εΔx=l·cosβcosφΔy=l·cosβsinφΔz=l·sinβ图 6-53  钻孔弯曲校正角计算图解04数字化钻孔编录(MEMAPGIS)(1)钻孔基本信息数据采集。在工程操作与区域采样菜单栏的室内工程属性数据录人(新建)中选择钻孔进入基本信息栏,选择钻孔,将工程号、坐标、比例尺等要素填入。(2)钻孔测量数据采集。在工程操作与区域采样菜单栏的工程数据编辑与浏览选择钻孔数据录入总界面,创建钻孔工程编号目录,在钻孔编录数据总对话框中按首先回次库其次是分层库,最后是其他的顺序录入。(3)钻孔工程图绘制、编辑及表输出。打开素描图进行编辑,从样品管理的打开工程输出编录表。自动生成的钻孔素描图示于图6-54中。图 6-54  自动生成的钻孔素描图...
  • 24
    / 04
    矿业开发伴随着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全过程,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当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期,矿山将面临关闭,迎来矿业工程服务的最后阶段。一座矿山的衰退和关闭,可能会存在资源枯竭、经济效益不理想、技术难题、开采生产安全无保障、政府政策导向等原因。在过去,我国对面临关闭的矿山,都是采取先关闭后治理的模式,也因此产生了一定的问题。这种模式,已经渐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了。于是2007年,中国在国际矿业大会上提出了“发展绿色矿业”的倡议;2009年,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明确提出发展绿色矿业的要求;2010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随文附带了《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明确提出了“边开采,边复垦”,对矿山压占、损毁而可复垦的土地应得到全面修复,还提出了制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目标明确、措施得当。这几件事,奠定了我国矿山修复事业的基础。(2018年,湖南省花垣县对团结矿山进行覆土复绿,初获成效)在中国之外,矿山的土地复垦、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建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世界范围内已经积累了很多可供借鉴的修复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特性,矿山修复主要有生态恢复、博物资源利用、旅游开发、复垦造田、引水造湖、垃圾处理厂和仓储等七种模式。01.生态恢复类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矿山是由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几乎与矿业开发相伴而生,特别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多年无序的矿山开采,必然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破坏,造成成土壤剥离、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堆积形成、空采区和塌陷区形成、尾矿堆积形成、受采矿影响而无法利用开发的土地等问题,使其生态环境严重偏离自然状态。(生态修复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要因地制宜,选取最合适的修复方式才行)因此,矿山生态恢复主要是要通过排除干扰、加速生物组分的变化,从而加速生态演替过程,使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到某种理想状态。在这个过程里,人们不仅需要利用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来帮助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还要根据规划,选择合适的和植被品种用于生态恢复。而在这个过程里,清除危石、降坡削坡、将未形成台阶的悬崖尽量构成水平台阶等稳定边坡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矿山想要完全或基本恢复到开发前的原有状态,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生态恢复却可以帮助矿山形成新的植被或生态系统。其中,以恢复成草地、森林或农田的情形较多。02.博物资源利用类博物资源利用是指发掘、整理和研究各地矿山开发建设的历史,保护和科学利用矿业遗迹和地质遗迹资源,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探索资源枯竭矿山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徽淮北国家矿山公园)安徽淮北国家矿山公园便属于此类。淮北国家矿山公园于2005年组织申报,2005年8月国家批准建设,2007年7月通过专家评审,2007年10月破土动工。建成后的淮北国家矿山公园,占地约40亩,建筑面积3642平方米,共12个展厅,分别是序厅、多媒体演示厅、巷道模拟厅、综合厅、矿山安全厅、煤炭资源利用与产业链厅、企业风采厅、煤与淮北序厅、煤与淮北主展厅、城市就是公园厅、留言壁过厅以及休闲体验厅。淮北国家矿山公园以友谊煤矿为原型,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动态的煤矿原貌。这里追溯了煤的生产与发现,探寻了淮北煤炭早期的开发,记述了淮北矿工革命斗争的历史,集中展示了淮北矿业的历史文化和地质科普知识,以及淮北市崛起、转型和跨越之路,其核心展品由矿山建设的实物设备及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组成,展陈面积3000平方米,电子设备36套,矿石标本973件,实物200余件。03.旅游开发类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宏观政策对矿山开采活动进行严格控制,逐步取缔关停。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众多矿山企业面临关停或者转型压力。因此,2015年12月,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出台了《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废弃矿山、边远海岛等土地建设旅游项目。明确旅游新业态用地政策,促进文化发展,利用现有文化遗产、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工矿企业、大型农场开展文化、研学旅游活动等,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上述机构土地权利人利用现有房产兴办住宿、餐饮等旅游接待设施的,可保持原土地用途、权利类型不变。土地新政鼓励废弃工矿用地开发旅游,对矿山的旅游开发形成有力推动。(政府官网《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文件界面)客观来说,对矿山进行旅游开发,不仅有机会实现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可以解决矿区大量劳动力释放亟待就业安置的问题。此外,旅游业作为国家大力提倡支持的产业,还能够为矿山修复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最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兼顾的目标。矿山旅游发展已久,但多为矿山关停后通过生态修复治理发展而成,较成功的案例有英国伊甸园,该项目可以算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项目所在地原是当地人采掘陶土遗留下的巨坑,工程投资1.3亿英镑,历时两年,于2000年完成。项目主要由8个充满未来主义色彩的巨大蜂巢式穹顶建筑构成,其中每4座穹顶状建筑连成一组,在形态上像放大了无数倍的水泡。“大水泡”里培育着原产于非洲、亚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的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数万种植物,主要目的是展示植物与人的关系、人类如何依靠植物进行可持续发展。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120万参观者。(伊甸园)国内发展较好的案例是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境内,是我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着名的汉冶萍煤铁公司的“冶”即指大冶铁矿,历经百年开采,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形成了落差444米的世界高陡边坡。为了治理生态环境,该矿投资数千万元形成了亚洲的硬质岩复垦基地。2006年7月,以大冶铁矿区、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区组成的“一园两区”,经国家矿山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确认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黄石国家矿山公园)04.复垦造田类复垦造田技术的研究和实施,在欧美国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该模式是通过对开发后的矿山进行复垦,改善当地的地质条件,补充、增加耕地面积,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漫子山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莱芜区苗山镇大漫子山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便属于此类,为彻底消除隐患,加快废弃矿山治理进度,自然资源部门对该项目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土地提质改造三个阶段治理。将开垦无序、破坏生态严重的砂石厂改造成了农田,总治理面积760余亩,总投资3500余万元,新增耕地360亩。项目于2018年6月开工,现已基本达到竣工验收条件。05.引水造湖类引水造湖项目可以说是复垦造田项目的延伸,通过对矿坑周边环境和生态展开系统的治理和重构,可以引入水源,将露天矿坑改造成为湖泊。通过湖泊的作用,将矿坑附近的土地慢慢改造转化为肥沃的农田、茂密的森林和碧蓝的湖泊,此举能够实现矿区经济、文化、旅游和社会的综合发展。(法国Biville采石场)最著名的案例是法国Biville采石场,位于克莱枫丹(Clairefontaine)峡谷顶部的Biville采石场在开采石料10年之后于1989年被关停。被遗留下来的是一道450m长、宽度均匀的直线型采石坑,它因具有20-40m的落差和呈45度的边坡贫瘠而凹凸不平。设计师将其建成具有3.5平方公里湖泊的休闲区,改造措施包括设计了一系列引导水流的设施和设备,使其汇聚到谷底形成湖泊。湖岸经过设计以适应当地最普遍的休闲活动—钓鱼。然后再引入一些植被使废弃采石场恢复到一种自然状态。Biville采石场在改造中保留场地的工业痕迹,将其转化为新景观结构中有特色、标志性的场所,体现出对所在地历史文脉的尊重。06.垃圾处理厂类随着矿山产业的发展,“垃圾围山”问题也因此突显出来,以往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垃圾,都是随意排放随意丢弃的,这样日积月累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土地污染等问题。利用废弃矿坑作为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基地,能够解决垃圾占地、环境污染、资源回收再利用的问题,得到一举三得的好效果。加拿大蒙特利尔便有一处利用矿坑修建的垃圾处理厂——圣米歇尔环保中心。1930年代,这块位于蒙市中心区的地皮,是个深约70米的大型石灰岩采矿场。1968年,当地人停止采伐,却用一种偷懒的方式——垃圾填埋,企图迅速抚平这道地球的“流血伤疤”。很快,这里成为北美第三大垃圾填埋场,周边57个社区的居民开始了数十年噩梦:恶臭、烦人的乌鸦和垃圾车噪音,垃圾场渗液还可能污染地下水。1984年,蒙特利尔市决定收回这块土地。1988年,停止采石场开采。1995年,大规模的振兴改造开始进行。如今,这里正在变成大型公园绿地,获得了新生,2020年将向市民全面开放。在政府的引导下,该项目被建设为一个综合性的垃圾最终处置场,该项目最初的改造,是针对垃圾分解的沼气,因而先建立了一个将沼气转换为电力的发电厂,在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后,又建立了一个能够有效收集垃圾废液的污水处理系统,使得垃圾污染降到最低点。在治理过程中,市政府对该项目的未来有了更为积极的远景,他们不仅要修复被破坏的土壤,培育大片森林绿地,打造成该城最大的绿地公园,还要修建一些教育、休闲、文化活动的设施,同时,还要保留这里的开采历史……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圣米歇尔环保中心重获新生。07.仓储类部分废弃的矿区可以利用它本身的地理地形特征,改造成仓储屋发展副业。首先,一些围岩稳定、巷道比较宽敞、适宜于汽车行驶、交通又较为方便的废弃矿山,可以利用其冬暖夏凉的特点,通过工程改造使其成为仓储用地,用于存储水果、蔬菜和其他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储藏的物品。其次,围岩稳定、巷道便于运输、远离村庄、又非水源地或水系发育的废弃矿山,特别是采空区离地面距离较大的废弃矿山,经改造后,可用于工业、医疗等行业的废弃物的存放地。最后,有些矿区离城镇距离不远,且不位于水源上游和城镇上风向,规模较大且低于周边地形的废弃露天采场和地下开采塌陷区,则可作为城镇垃圾的填埋场地。来源:矿业邦、矿业安全天地...
  • 24
    / 04
    1.具有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能否承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2023.02.23地质灾害治理所需资质咨询:请问地质灾害治理方面的 设计内容是否可以由拥有住建部颁发的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接?住建部的岩土工程设计资质明确规定拥有此资质可以承接地质灾害治理方面的设计内容。是否有明文规定?回复:您好!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规定,承担专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的单位,应当取得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相应活动。(地质勘查管理司)2.怎么理解申请地质灾害评估甲级资质业绩中项目总数要求不少于5项?2023.02.23关于2023年新地灾资质办法的业绩要求咨询:新资质中,申请地质灾害评估甲级,项目总数要求不少于5项,是否要求地灾评估、勘察、设计项目都要包含?回复:您好!《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令第8号)对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工程勘查设计甲级资质业绩条件中的数量要求是总数要求,对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项目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项目无最低数量要求。(地质勘查管理司)3.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治理资质对注册资金有没有要求?2023.02.23地质灾害注册资本金相关问题咨询:您好,请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甲乙丙最新标准 注册资本金 分别是多少,谢谢。回复:您好!我部近期发布的《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令第8号)未对申请资质单位的注册资本金做要求。(地质勘查管理司)4.同一单位是否可以同时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2023.02.23可以同时申请施工和监理资质吗咨询:按照新地灾资质办法,同一资质单位是否可以同时持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回复:您好!《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令第8号)对同一单位同时持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未做限制性规定 。(地质勘查管理司)5.已经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的单位是否可以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2023.02.23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咨询:您好,已经持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单位,是否能在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单位。回复:您好!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令第8号),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单位,具有申请监理资质条件的,可以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地质勘查管理司)6.已经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是否可以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2023.02.23地灾资质办理咨询:按2023年1月实行的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办法,一家单位已有监理资质,想申报地灾治理施工资质,是否允许?回复:您好!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令第8号),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的单位,具有申请施工资质条件的,可以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地质勘查管理司)7.申请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对中级和初级职称人员有什么要求?2023.02.23新版地灾资质中技术人员咨询:乙级资质中除了要求的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其他人员有没有中级和初级职称的要求?回复:您好!《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令第8号)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总数及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数量做了规定,对其他未做要求。(地质勘查管理司)8.资源与环境类相关专业、土木水利类相关专业具体包括哪些专业?2023.02.23地灾技术人员专业咨询:新规中第三十七条所列资源与环境类、土木水利类等专业是否包含建筑、测绘、环境等专业回复:您好!《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令第8号)第三十七条对资源与环境类相关专业、土木水利类相关专业的范围已做明确规定。(地质勘查管理司)(小编注:资源与环境类相关专业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矿产、地质勘查、地质勘探、地质学等专业。土木水利类相关专业包括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工结构工程等专业。)9.退休人员是否可以担任技术负责人?2023.02.23新版地灾资质中人员咨询:地灾新规中技术负责人是否可以是退休人员?回复:您好!《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令第8号)只对技术负责人的职称、专业进行了规定,对是否是退休人员未做限制性要求。(地质勘查管理司)10.工程测量、工程造价、给排水、房屋建筑结构这些专业能否办理地灾施工资质?2023.02.23办理地灾施工资质技术人员专业的相关要求?咨询:工程测量、工程造价、给排水、房屋建筑结构这些专业是否为土木水利类相关专业?能否办理地灾施工资质?回复:您好!《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令第8号)第三十七条对土木水利类相关专业具体的范围有明确规定,应参照执行。(地质勘查管理司)11.申请危险性评估资质需要探地雷达设备,是否可用其他物探设备替代?2023.02.23咨询咨询:新的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管理办法,申请危险性评估资质需要探地雷达设备,是否可用其他物探设备替代?回复:您好!《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令第8号)对申请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的设备要求是具体明确的,应按照办法规定执行。(地质勘查管理司)12.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甲级资质描述的“资源与环境类专业”和“土木与水利类专业”具体指哪些专业?2023.02.23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咨询: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中,甲级资质内描述的“资源与环境类专业”和“土木与水利类专业”具体指哪些专业?回复:您好!《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令第8号)第三十七条中对资源与环境类相关专业和土木水利类相关专业的专业范围有明确规定,应参照执行。(地质勘查管理司)(小编注:资源与环境类相关专业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矿产、地质勘查、地质勘探、地质学等专业。土木水利类相关专业包括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工结构工程等专业。)13.资源与环境类相关专业、土木水利类相关专业指的是职称吗?2023.02.23地灾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职称专业咨询:新地灾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37条中,所称的专业指的是职称吗?土木工程相关能否可以用?有专业参照表吗回复:您好!《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令第8号)第三十七条对土木水利类相关专业具体的范围有明确规定,应参照执行。(地质勘查管理司)14..资源与环境类相关专业、土木水利类相关专业中可否使用地质、岩土、测量、建筑、园林、市政类工程师?2023.02.23关于地质灾害资质人员要求咨询:要求的资源与环境类、土木水利类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问地质、岩土、测量、建筑、园林、市政类工程师可用 谢回复:您好!《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令第8号)第三十七条对资源与环境类、土木水利类相关专业具体的范围有明确规定,应参照执行。(地质勘查管理司)15.分公司社保是否满足资质标准?2022.12.01分公司社保是否满足资质标准咨询:您好 新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管理办法,本单位分公司人员,提供分公司的社保,是否满足资质管理对社保要求回复: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分公司、子公司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及民事责任已做出明确规定,请根据法律规定执行。(地质勘查管理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