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微故事·听我说|传承红色基因 锻造地勘铁军
来源: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日期:2023-04-13 浏览量:271

图片

图片

大家好,我叫孟金钟,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江苏局勘探二队的一名退休老职工。

我今年76岁了,在二队工作了30多个年头,对二队和整个地质事业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我作为《听我说》的讲述人,给大家带来铁道游击队与江苏局二队的故事。

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八路军鲁南军区领导的一支武装力量,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二队是一支专业地质勘查队伍,他们间的渊源,要从江苏局二队的前身陶枣煤田勘探队说起。

图片

铁道游击队

新中国成立初期,煤炭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一些煤矿因资源不明,巷道无法开采,造成生产萎缩。当时煤田地质勘探几乎是空白,苏联地质专家在山东考察后建议:要恢复煤矿生产,多出煤炭,就要开展煤田地质勘探。1951年4月,原燃料工业部召开全国煤矿钻探会议,强调要集中优势兵力,大规模地开展地质勘探工作。

1952年5月,山东省矿务局在枣庄市陶庄煤矿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钻探专业队伍,取名陶枣煤田勘探队。队领导班子由三人组成,其中第一副队长叫王志胜,专门负责钻探设备的筹备、器材供应和钻探工人的选调工作。王志胜也是最早负责筹建勘探队的领导。该队初期有职工100余人,后发展到500余人。

图片

王志胜

王志胜,生于1912年8月,山东省枣庄市陈庄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大家只知道王志胜是部队的转业干部。那时勘探设备陈旧,配件也不齐全,机械岩芯钻机较少,队里有不少是手摇钻机。钻机搬迁没有汽车,除雇佣农村的牛车、马车搬运外,全靠人拉肩扛。每次钻机搬迁,王志胜都冲在最前面,不怕苦和累,从来都是当日搬迁当日开钻。工人们从王志胜身上学到了不服输、敢打敢拼的精神。

1952年8月,著名作家刘知侠专程到枣庄市采风,要找当年铁道游击队的领导人王志胜,结果在陶枣煤田勘探队找到了他。几天来,王志胜向作家讲述了铁道游击队在徐州至兖州的铁路沿线及各支线夺机枪、打票车、炸桥梁,有力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这时,大家才知道王志胜1938年3月参加革命,1939年9月被编入铁道游击队,任副大队长。王志胜还向职工讲述了在微山湖上巧出奇兵、沉重打击日军的日日夜夜,使大家重温了抗战时期火热的斗争生活,从铁道游击队的故事中汲取了许多营养。之后,该队的职工对王志胜更敬重、更崇拜了,干起活来也更有劲、更卖力了。

1954年1月,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该书成为革命战争题材中十分突出的好作品,并迅速形成一股席卷全国的“读铁道忆抗战”的旋风。书中铁道游击队副队长王强成为共和国家喻户晓、威名远扬的英雄,王志胜即“王强”的原型。从此以后,陶枣煤田勘探队男女老少不再叫他“王志胜”“王队长”了,都称呼他“王强”。“王强”的名字,“王强”的精神,就这样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大家为“王强”是勘探队的老领导而自豪、骄傲!

1955年2月,电影《铁道游击队》摄制组和编导演职人员入住陶庄煤矿招待所,并在鲁南铁路沿线和微山湖一带紧张拍摄。他们边拍摄,边请教王志胜,实拍了半年多,王志胜参与了拍摄的全过程。

图片

1956年1月,《铁道游击队》在全国上映,影响面更大更广,铁道游击队勇士们的事迹感天动地,他们创造的故事为世人传颂。“王强”的英勇事迹广泛流传,名字更加响亮。这时该队改称为华东煤田地质局一二三勘探队,全队职工已达600余人,钻探设备也大有改善,普查找煤任务更加繁重,王志胜仍任第一副队长。在开展争当先进生产者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王强”精神更加发扬光大,王志胜带领职工日夜奋战在鲁西南地区,施工了一个又一个普查钻孔。不久,该地区被地质专家认定为肥城、滕县、济宁三大含煤区,这是山东煤田地质工作的重大突破,当时《人民日报》作了题为《山东发现三个大煤田》的报道。

图片

1956年4月,王志胜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煤矿先进生产者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会议期间,北京记者采访并报道了当年铁道游击队副大队长“王强”的英勇事迹,在首都引起强烈反响,一些在京大专院校纷纷邀请王志胜前去作报告。在从北京返回的列车上,当乘务员和旅客得知“王强”就在这趟列车上时,都来看望这位英雄,并争先恐后地和他握手。

回到一二三队驻地后,枣庄市的各厂矿、学校都盛情邀请王志胜作报告。一二三队从机关到钻机,从干部到钻工,掀起了向老英雄、新模范学习的热潮。“王强”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那种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二三队的广大干部职工。

1958年2月,一二三队机关从陶庄迁至兖州,同年5月,王志胜调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枣庄市政协常委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1987年去世,享年75岁。

王志胜,即人们公认的“王强”,在勘探队工作了6年,他把铁道游击队的红色基因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带进了这支勘探队,并一直传承了下来,成为该队宝贵的精神财富。

1968年3月,一二三队奉原煤炭工业部命令调往江苏常州地区勘探,工人们提出了“拼拼拼,干干干,扒了棉袄流大汗”的激情口号。在苏南水网稻田地区施工,地面条件困难重重,工人们又喊出了“手拉肩扛加滚杠,大战江南泥巴塘”的昂扬口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1973年10月,一二三队迁至徐州市,更名为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第二队,后改为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二队,即江苏局二队,属中央企业。该队参加了丰沛铜勘探会战,又回到当年铁道游击队的主战场——微山湖,他们在水上和沼泽地施工,一干就是10多年,克服了洪水和蚊虫叮咬等困难,全面完成湖上及周边地区的勘探任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强”身上体现的铁道游击队“敢打敢拼,敢于胜利”的精神始终镌刻在二队职工们的心中,大家发扬“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团结进取,争创一流”的“铁军”精神,打出“江苏局二队”红色名片,先后获得“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全国百强地质队”等荣誉,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业绩。作为长期关注二队发展的退休职工,我感到非常骄傲。


Baidu
map